共同第一作者是什么,认可度如何?
2025-09-03 535

所谓一作,就是第一作者的简称,多数期刊把“第一作者”理解为对研究贡献最大、负责撰写与修改的作者。一般期刊都允许多名第一作者存在,只要在作者贡献中标注“这些作者贡献相等”即可,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共同一作”。

Wiley出版社的作者指南同样要求在署名或脚注中说明equal contribution,并用 “† / + / *” 等特殊符号加以区分。换句话说,共同一作等同于贡献并列第一,需在文内或脚注写明equal contribution就会被期刊正式承认。

SpringerNature、Elsevier、Wiley 等大型出版社的后台稿件系统都允许作者在“Author Contributions”字段勾选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选项;排版时会把并列名字统一置于作者列表开头,并在首页脚注注明。

部分期刊还会在PDF目录或元数据中加上equal‑contributor 标签,保证数据库检索时两位(或多位)一作都能被识别——这意味着在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 的检索结果里,共同一作与单独第一作者享有同等被引权利。

共同一作“认不认”,地域差异极大

虽然共同一作从意义上来讲属于贡献均等,但国内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地区不同、学科不同、单位不同,可能最后文章价值就不一样了。

比如北京2023年发布的《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规定明确“共同第一作者仅认定排名第一位”。

不过,广东的2024 年职称评价标准调价文件规定SCI 等“三高”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可认 1 篇,不受排序限制。

早年,四川省2020年发布的自然科学系列评审则明确“共同第一作者不视同第一作者”。

所以,各位在提交职称材料前务必查所在省市卫健委或人社厅的最新细则——有的地区“只认排序第 1”,有的允许“共同一作=一篇”,还有地方彻底不认。提前在文章脚注写清equal contribution,并保留期刊正式 PDF,可减少认定争议。

另外,在一些数学、物理类期刊中,通常采用作者姓名首字母进行排序,这种情况下的第一作者显然和通常所说的第一作者也并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