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聘和特聘有什么差别?
2025-11-19 116

校聘和特聘的关系比较复杂多变,主要是因为各校有各校的“特”法,各校也有各校的校情,不可一概而论。

例如成都大学在2020年校聘(人事代理)岗位招聘公告中提到:校聘岗位以人事代理方式聘用,属于编外人员。

1763542042588092532.png

而更多时候,“校聘”出现在招聘中是象征一种待遇上的优待,以唐山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网络招聘公告为例:新引进的博士校聘为副教授,奖励绩效工资可执行副教授标准。

1763542066673097814.png

在华东交通大学在其今年发布的《校内聘任教授、副教授暂行办法》中还有更加详细的解释说明:

1763542085866030415.png

我们能看到,对于很大一部分高校来说,校聘的意义就在于解决高级职称编制不足的问题,给予那些达到标准但暂时没有职称名额而无法晋升的教师待遇上的补偿,虽名为副教授,实际职称还是讲师。

而“特聘”更像是学术资源的倾斜,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了“特聘研究员”,就可申请和主持3个项目,从青年基金到重点、重大都行;如果没有这个标签,就只能主持1项,能拿个面上就谢天谢地了。

这样一来学校既突破了编制受限,又扩大了科研体量,还可视情况淘汰一批产出不达标的学术民工 ,可谓一举多得。

还有人调侃“特聘研究员”就是“弼马温”。因为“特聘研究员”就像孙悟空一样,本事再大,也没被纳入天庭体系,看似一入职就拥有最高级职称,实则不被体制内认可。

至于“特聘”坑不坑,还是要看具体学校具体政策,多看多了解才能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