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审稿意见是论文缺乏创新性,应该如何修改?
2025-08-27 204

审稿人的审稿意见分为笼统型、具体型、疑问型、建议型,“论文缺乏创新性”这种没有针对论文中的某个点展开评论,只是说论文缺乏创新,就是典型的笼统型意见。

针对这种问题,应对的策略就是在修稿说明中耐心且放低姿态地逐一回应。例如审稿人说没有创新,需在修稿说明中耐心解释创新点,明确说明创新体现在何处,避免笼统描述如“本研究具有创新性”,改用具体表述如“本研究首次将XX理论应用于XX领域”或“通过改进XX方法,解决了XX问题”。

创新性的多维定义

创新不仅是发明创造,更包含对现有研究的改进,多数科研创新是渐进式的进步。只要研究比现有成果有提升,即具价值。

从研究方法、数据模型、应用场景或结论突破等角度重新梳理创新性。例如:

若审稿人认为与前人研究重复,可补充对比实验或新数据集,突出差异(如更高精度、更低成本)。

若创新性体现在交叉学科应用,需要在引言和讨论部分强调跨领域价值,例如首次将X技术应用于Y领域。

除此以外创新点还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研究问题创新:提出新问题或未探索领域

方法创新:开发新方法或改进现有技术

理论创新:提出新模型/理论,或修正既有理论

应用创新:将已有技术应用于新领域

论证创新性的具体方法

强化文献对比

在引言与讨论部分,增加与最新文献的对比分析;使用表格或图示说明本研究与相似工作的差异(如:“如表1所示,本研究首次实现了XX条件下XX参数的突破”)

突出研究亮点

若审稿人认为“方法无本质创新”,可强调应用场景的创新性: “虽然交叉研究方法在理论领域已有应用,但将其引入公共卫生实践属首次探索”

修改论文结构

在摘要和引言结尾明确研究目的和创新点,讨论部分增加“创新性分析”段落并且系统阐述:与已有研究的异同;本研究的优势与局限;对领域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而突出论文创新点。

量化创新

用数据支撑创新性如“模型效率提升30%”“实验误差降低至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