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ISTP与CPCI,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8-07-31 141

究竟什么是ISTP检索?

ISTP检索和EI检索的区别是什么?

会议网站上说的CPCI检索又是什么?它跟ISTP什么关系?

我们学校认可CPCI检索吗?检索周期有多长?

ISTP之“前世”

ISTP即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科技会议录索引)的简称,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专业学科约占65%。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简称为ISI,相信大家对它旗下SCI(科学引文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都不陌生。所以,ISTP与SCI/SSCI本是“一家人”,前者主要收录会议文献,后者主要收录期刊文献,各司其职。

无论是查询ISTP检索,还是SCI检索结果,均可在ISI web of science平台完成,只是需区分一下数据平台,如下图红框所示:

图一.jpgISTP之“今生”

迷茫了?上图中三个红框中,除了SCIE, 下面两个明明是CPCI-S, CPCI-SSH, 不是ISTP呀。

重点!这里是重点!(敲黑板)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基于Web of Science的检索平台,将ISTP和ISSHP(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两大会议录索引集成为ISI Proceedings。自2008年10月20日起,在全新升级的Web of Science中,ISTP更名为CPCI。接着CPCI进行了“文理分班”,文科类文章自动进入CPCI-SSH数据库,理工科文章自动进入CPCI-S数据库,CPCI-SSH和CPCI-S合起来统称为CPCI。但由于传统称呼,现在各大科研单位依旧称之为ISTP。

总结:CPCI只是ISTP新换的马甲,你就不认识啦?

ISTP与EI,到底哪个好

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众所周知,EI是Elsevier旗下的文献收录数据库,以收录工程技术领域的文献全面且水平高为特点。在EI数据库中,期刊论文(Journal Article)和会议论文(Conference Article)是按照文献类型(Document type)来区分,即大家常说EI(JA)和EI(CA), EI(JA)就类似于SCI的期刊检索,EI(CA)类似于ISTP会议检索。

所以,EI(CA)与ISTP收录均是针对科技会议论文。鉴于EI是工程索引,它主要收录生物工程、运输、计算机、物理、电子和通信、材料、航空和汽车工程等工程领域的国际会议,而ISTP可收录工程技术、应用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多领域的国际会议。

总结:EI(CA)与ISTP收录文章的状况都是评价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成绩、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除了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特殊评价标准,从事工程领域研究的学者,更认可EI(CA),人文社科则更倾向于ISTP。

ISTP检索周期知多少

ISTP并不是对每个国际学术会议都收录,在收录之前会审核该批次会议论文是否与会议主题相关、会议是否真实召开、学术委员会成员是否为真实学者、审稿流程是否严格等。所以,根据个人研究领域,选择正规的学术会议,是文章顺利出版和检索的基本保障。

根据以往经验,ISTP的检索周期4-8个月不等,最长为12个月,这个时间主要取决于送检时间和数据库更新的速度。

比如,郑州大学主办、我协会协办的第四届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ICIDEL2018),将于2018年10月20日在郑州大学召开,接收论文预计会后2个月出版,出版后由出版社立即送交ISTP检索,预计2019年6-8月份完成检索。

总结:检索周期长,投稿早规划,会议须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