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原因不讨论了,讨论一些可能的原因:
第二,一些技术性较强的论文,或者依赖某个软件的论文,审稿专家不一定懂,但是也不愿意退审,导致一些“实验报告式论文“得以发表,“实验报告式论文”这个词是我起的,特点是比较花,但论文没有什么创新,但并不是说工作不重要。
第三,主编应该有所担当。真正的好论文,有时一眼可以看出,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外审意见仅供参考即可。真正的差论文,其实几分钟大致也可以做出判断。
第四,大同行评审专家问题。现在学科越分越细,评审专家基本上都是大同行,导致对一些较小领域的问题把握不好。
第五,一些审稿专家太忙了,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审稿,还有一些审稿专家长期从事行政工作,功力也逐渐下降了。
第六,期刊的审稿机制可能存在问题。每家期刊有各自的做法,有些可能会使一些高质量论文脱颖而出,但也不排除一些期刊由于工作流程存在的瑕疵,导致一些质量相对不高的论文得以发表。
第七,追虚假的热点。某些热点并非是学术热点,但期刊必须发表这类论文,当然文章质量就差了,学术还是应该纯粹一些。
第八,其他原因,不讨论啦。
其实,找到原因以后,解决方法也就出来了。总之,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让学术回归学术,让学者安心学问,让期刊安心办刊。少开会,少填表、少检查,少折腾,多干实事,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