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9 月 17 日,Retraction Watch 网站发起了一项关于 “撤稿论文数据能否重新发表” 的讨论。有读者提问,撤稿后的论文若作者发现数据错误而撤稿,之后想重新发表修正后的数据,是否可行,是否会被视为重复发表,以及是否该告知编辑此前的撤稿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众多网友发表了看法。
Statistical Observer 认为,若撤稿论文重新被接受发表,编辑应在同一期发表一篇关于此情况的短评,否则易引发混淆,且最终 “发表与否” 的决定权在编辑手中,编辑需对决定作出解释 。
Miguel Roig 表示,重新发表撤稿论文的数据取决于撤稿原因,他倾向于作者在论文中加入解释性说明,告知读者早期撤稿的原因以及当前数据的有效性,编辑也可添加自己的评论,关键是要让读者清楚数据的来源。
JATdS 指出,西方出版界在纠结规则时,发展中国家一些掠夺性期刊只要付费就接受任何论文,存在很多抄袭和重复数据的论文,即便举报也无济于事,所以不管重新发表撤稿数据是否符合伦理,由于开放获取运动提供了无限选择,欺诈、有偏见、错误的科学研究总会有容身之处。同时他还举例说明一些巴基斯坦出版商存在重复发表论文的不道德行为。
MMSA 认为,若作者诚实且只是部分数据有问题,修正或去除错误部分后应重新发表并再次进行同行评审,但也理解编辑面对大量投稿,接受撤稿论文会有困难。QAQ 提出了关于版权、作者重获版权以及期刊是否有伦理责任发表修正后稿件等复杂问题。ferniglabs 认为,一般不能重新使用撤稿论文数据,但若因试剂混淆撤稿且实际数据有意义,需向编辑解释,或者重新做实验。JATdS 还提出若出版商消失、期刊停刊或作者想投更高水平期刊,撤稿重投的相关疑问。
目前关于撤稿论文数据能否重新发表尚无定论,这一问题仍在持续讨论中,引发了学术界和出版界对学术规范和出版伦理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