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10亿!这些省,发力“双一流”
2023-01-02 18

12月29日,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武汉召开,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已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若干措施》,确定湖北省11所高校11个学科为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将通过“赛马”制动态调整机制,投入到一流学科建设攻坚行动中。

图一.jpg

《关于加快推进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若干措施》其中,确定了武汉科技大学等11所高校11个学科为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学科。首批确定4个重点建设学科、7个培育建设学科。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湖北大学生物学学科、江汉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等4个学科,被确定为省属高校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建设期内以“赛马”制方式,将建设成效不突出的重点建设学科调整为培育建设学科,将工作力度大、进展快、成效显著的培育建设学科纳入重点建设学科,将工作进展慢、成效不明显的培育建设学科调出建设范围。

推进会上,四所高校介绍了其学科发展与创新历程。

武汉科技大学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将力争到2025年,材料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在教育部第六轮学科水平评估中力争进入前10%高校行列;面向国家重要战略需求和湖北先行区建设,围绕战略钒资源与污染防治、高铁-桥梁-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重要项目,打造“世界耐火材料领域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开展国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三高地、两基地”建设。

武汉纺织大学以《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引,精心制定2023-2025一流纺织学科建设规划:2024年12月前,获批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群建设取得更大突破;2023年自主培养或全职引进杰青,2024年自主培养或全职引进长江学者,形成“院士+长江+杰青”的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以创新为第一动力,聚焦国家战略高精尖特领域,在纺织加工技术前沿、航天航空特种纺织制品、生物医用材料、纤维基传感器、智能穿戴等领域强化高质量原始科技创新和前沿基础研究。

湖北大学将编制一流学科突破三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人才+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一流学科建设方案,项目化建档跟踪,深入推进强基计划、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十大工程,让一流学科健身强筋;设立一流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多渠道筹措、足额落实配套资金,为一流学科人才、平台和设备项目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成立书记校长亲自挂帅的一流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学校统筹、学院主导、学科主建”三级体系无缝衔接,打破跨学院、跨部门、跨学科的制度壁垒,健全工作机制,引导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有效富集。

江汉大学将全力加强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点建设和学科内涵建设,以光电化学新材料和新能源电池作为突破口,力争在“卡脖子”关键技术点上实现突破,加快申报建设共享型中试基地,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使该学科成为成果转化高地;全力实施学科建设优选计划,依托院士团队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精细爆破学科打造成为对接城市更新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研究与应用高地,并努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依托院士工作站,推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围绕长江和汉江流域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取得原创性成果。

据了解,《关于加快推进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若干措施》明确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将建设学科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对高校的重要考核内容,省教育厅与11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签订《湖北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责任书》。每年1月召开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联席会议,对学校上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集中评议。根据考核评议结果,采取调进或调出建设范围、约谈、调整经费资源投入力度等激励约束措施。

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同时设立10亿元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建设专项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支持建设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近期陕西省、湖南省、黑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等向“双一流”发起冲锋。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各省遴选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成为地方高等教育“突围”的关键,受到地方政策和经费投入的大力支持。

陕西省

按照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陕西省委、省政府制定了《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方案》,省财政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事项,新增补助资金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

支持省内高校高水平和优势学科的培育发展,全年累计安排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达到9.3亿元。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十四五”期间,陕西着力提升高校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力争新增1-2所学校,3-5个学科建成国家“双一流”院校和学科,带动全省高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省财政厅投入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将达到43.7亿元。

推荐阅读:9.3亿!这一省,助力高校冲“双一流”

湖南省

近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了湖南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除国家认定的15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外,12所高校21个学科入围“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名单。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随《湖南省深入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湘教发〔2022〕57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一同发布,《实施意见》围绕服务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湖南省“双一流”建设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等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和20项具体建设任务;提出要集中力量支持湖南省具备潜力冲刺世界一流的高校建设学科。在学校建设、项目、平台、资金资源等方面予以倾斜,着力培育更多高校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建设行列。

黑龙江省

近年来,黑龙江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通过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龙江振兴发展需要,大力实施“双一流”和“双高”战略,黑龙江有4所高校、12个学科入选了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面向“十四五”,黑龙江再次蓄势发力。12月2日,黑龙江省公布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名单,确定“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1所、国内一流大学9所,世界一流学科27个、国内一流学科70个、特色学科16个、培育学科28个,范围覆盖全省21所高校。

与此同时,为快速提升高等教育服务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黑龙江省省委省政府将新一轮省“双一流”建设资金由以往每年5亿元增加到10亿元。

福建省

11月,福建省就相继印发了《福建省高等教育十年发展规划(2021-2030年)》、《福建省第二轮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福建省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实施方案》等与高校建设相关的多个重要文件。

其中,在《福建省第二轮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支撑。到2026年,力争4所高校、10个学科达到国家“双一流”建设标准。《方案》还提出支持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等高校建设优势特色学科。

图二.png

《福建省第二轮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方案》也提出加强资金保障。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根据服务需求、建设成效和学科特色等因素,对建设高校和学科实行差异化财政资金支持,学校用于重点建设学科的经费不低于“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的90%。

江西省

自2021年12月江西省公布“十四五”期间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后,为加快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江西省教育厅又接连印发了多个重磅文件。其中,在2022年11月底最新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江西提出力争在下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中,新增1-2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3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同时,《实施意见》明确了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主体责任,提出将高校“双一流”建设作为江西高等教育的龙头工程,加大“双一流”建设经费投入,扩大高校“双一流”建设自主权,强化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政策保障。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号角已经吹响,这不仅激发了高校争创一流的干劲,也为国内高等教育发展注入活力,促成国内高等教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期待各地实力选手冲出重围,脱颖而出!

END
文章来源:高绩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有侵权可联系我们删除。